Sunday, September 30, 2007

國語唱片

第一張國語唱片??

談到王菲的第一張國語唱片,必須從她的歷史說起。 王菲於1969年8月8日在北京出生,她自小便很有音樂天分,在1985/86年間,王菲曾經在內地錄製了不少“口水歌”錄音帶,其中包括翻唱鄧麗君的歌曲。那時候的錄音水準甚差,又缺乏正式發行渠道,這些錄音帶不具備成為唱片的基本條件,最多只算是“歌曲集”。(後來,王菲紅了,有心人將其中的一些歌曲從新以CD形式推出市場,這些CD的錄音部分算是合格了,但知識產權的問題沒有解決,因此也不可以算是王菲的首張國語專輯。)1987年,王菲移民香港,她在1989年正式加入香港樂壇,她的第一首國語歌曲是1993年的作品《執迷不悔》,這也是她的經典之作,因此,有一些人以為唱片《執迷不悔》便是她的首張國語唱片,這是錯誤的,《執迷不悔》專輯是一張粵語唱片,內裏收錄了《執迷不悔》國語版罷了。 王菲的第一張國語唱片,還是要等到她進軍臺灣市場開始計算。


1994《迷》

《迷》是王菲主打臺灣市場的第一炮,我不是一個寶島菲迷,到底這張唱片在那裏有什麼反應,我真的不知道,在華語歌手還沒有“全球同步發行唱片”的時代,臺灣以外的國語唱片市場都只是配角,所以,當我評論這一張唱片的時候,可能並不是那麼全面。從一個香港樂迷的角度去看,《迷》並不是一張很完整的唱片,唱片內收錄了大批粵語歌曲的國語版本,給人的感覺好像不是那麼有誠意,有一點精選唱片的味道。 舉個例子吧,聽過了粵語版的《冷戰》然後再去聽同樣編曲的國語版《冷戰》,你會覺得沒什麼特別,而從新編排的慢版《執迷不悔》又失去了原裝版的那份激情。 唱片最成功之處是收錄了《我願意》這首歌曲,王菲清新優雅的歌聲感動了很多人,我在這裏推介另一首比較少人留意的單曲《我願為你守著約》,這是王菲多次作現場演繹的一首歌曲,看來,此曲對她有著很特別的意思。


1994《天空》

《天空》的製作很認真,是經過嚴謹策劃下出產的唱片,無論從選歌和編排上都很一致,聽上去很有那種抒情浪漫的意境,內裏收錄的大熱之作《天空》和《棋子》均是菲式情歌的代表作,王菲再一次打動了樂迷的心靈。 其實,在這張唱片內還有一首滄海遺珠的情歌《矜持》,是我的推薦,我覺得王菲在這首歌裏的感情運用比上述兩首更用心,她似乎唱出了自己的真實經歷。當然,王菲也在唱片內表現她的與別不同,《誓言》和《天使》的唱法真的是只此一家,我相信王菲在演繹時參考了一些北方民謠的唱腔。如果你不嫌監製太照顧市場需要的話,《天空》是一張很不錯的女性戀曲唱片,不過,王菲所表達的情感和意念可能只有那些多愁善感的女菲迷才能夠完全理解,男士們要明白個中含義可能會有點吃力。順帶一提的是,自《天空》發行後,華語樂壇多了一個新名詞“亞洲天后”,王菲是首位亞洲天後。



1995《菲靡靡之音》

不知道是什麼時候開始,王菲和鄧麗君扯上了關係,我覺得她們除了都擁有一把甜美的歌聲外,在音樂理念上,還有她們的世界觀,並沒有什麼相同之處。《菲靡靡之音》是王菲重新演繹鄧麗君歌曲的一張唱片,也應該是向鄧麗君致敬的唱片,不過,唱片內王菲所表現出來的霸氣已經告訴全世界,她並不是某某人第二。 全新的編曲,前衛的演繹,王菲為這十三首鄧麗君歌曲賦予了新生命,就好像帶我們跨越了一個世紀。我敢說,如果不是王菲,很多人都不會知道鄧麗君原來有一首歌曲叫《但願人長久》,王菲演繹的《但》灑脫輕鬆,她表達的不只是懷念惋惜,還帶你去想像一個豁達的遠景,我認為王菲的演繹更加貼近一千年前蘇軾寫這首詞《水調歌頭》時的心境,這也是我極力推介的歌曲。每逢中秋佳節,大家不妨拿這首歌出來聽聽,抒懷一番。

1996《浮躁》

知道王菲的人相信沒有多少個不知道《浮躁》,因為這是一張純王菲個人風格的唱片,唱片內一首情歌也沒有,王菲創作了其中絕大多數的歌曲,她還邀請了她很喜歡的英倫樂隊Cocteau Twins為她寫了兩首歌曲,透過張亞東和竇唯的編曲,《浮躁》唱片給人一種迷幻,自由和一點頹廢的感覺,從技術上,這根本就不是一張流行唱片,是一張音樂實驗唱片。 據聞,這張唱片是王菲唱片中銷量最差的一張,但是,在絕大數菲迷眼中,《浮躁》的地位數一數二。 有人說,《浮躁》的出現是王菲向新藝寶發起的女皇反擊戰,因為過去她多次屈服於唱片公司的壓力,在國粵語唱片內收錄大量迎合市場的歌曲,《浮躁》是她最後一張和新藝寶合作的唱片,她一定要來一次大反擊,製作一張完全由自己話事的唱片,她也向那些被寵慣的樂迷和DJ們說明她王菲做唱片不需要看誰的臉色。我的推介是:全部歌曲。

1997《王菲》(快樂不快樂)

這是王菲轉投EMI後推出的第一張唱片,唱片名稱是《王菲》,當時的宣傳語是“王菲:快樂不快樂?!”,所以,我也慣性地稱之為《快樂不快樂》。保守是我對這張唱片的評介,可能是新唱片公司的第一炮,監製選擇了一些大路的抒情歌曲如《人間》和《我也不想這樣》,我覺得這些歌曲感覺上都比較蔭沉,缺乏生命力。至於那些比較另類的歌曲,調子和編曲都不夠奔放,有點兒不到肉的感覺。幸好的是,張亞東為王菲編寫了一首經典之作《你快樂所以我快樂》,扭轉了整張唱片的形勢。《你快樂所以我快樂》是一首另類/流行歌曲,旋律詭異,節奏輕快又有點不規則,王菲的演繹淡然隨意,她把自己那動聽的歌聲發揮到恰到好處,聽這首歌簡直是人生一大享受。有人說歌詞是寫關於母愛的,是王菲唱給她未滿一歲女兒竇靖童聽的,但林夕的詞向來模糊高深,你也可以套入其他感情關係。自然地,這首單曲是我極力推介的,也是我最喜歡的一首王菲歌曲。

1998《唱遊》

“唱游王菲大世界”是這張唱片的宣傳語。的確,這是另一張非常“王菲”的唱片,唱片內無論是王菲的自作曲或者其他人作給她的,都不多不少加添了王菲個人的風格,這個時候的王菲,比《浮躁》時的她更為成熟,或者應該說,王菲的音樂創作開始規範化,她丟棄了原來的隨意和放任,換來的是調理和細膩,當然,這也要歸功於張亞東和竇唯的編曲。 我覺得這張唱片是王菲音樂旅程上的另一個高峰,她終於完成了一張又有銷量自己又滿意的唱片,更重要的是,王菲創作人的身份開始加強,她不想做那個在舞台上接受萬千寵愛在一身的亞洲天后,她應該有更遙遠的目標,那可能是成為亞洲音樂女皇,事實上,王菲也是從《唱遊》開始正式打開日本市場的。 我在這張唱片裏的推介有兩首,一首是“菲東夕”合作的作品《臉》,王菲的音樂世界基本上可以在這首歌裏領會;另一首是《飛》,選擇這首歌曲是因為王菲的演繹給我很慘情的感覺,菲式情歌向來只是傷感自憐,很少有這麼悲慘的。試想想,連陪伴自己多時的那屋頂上的小鳥和白雲都要飛走了,那真的是孤獨到極點了,不悲慘嗎?

1999《只愛陌生人》

只看唱片名稱你可能認為這又是一張“菲東”色彩的唱片,因為《只愛陌生人》是張亞東的名曲;事實是,張亞東在這張唱片內被放在比較次要的位置,而剛剛和竇唯離婚的王菲也有點累不太想創作。或者,是監製認為應該製作一張有點新意的唱片,於是他便請來了王菲在香港的音樂製作班底C.Y.Kong和Adrian Chan等人為她創作了具有他們風格的作品,其中《開倒荼靡》和《百年孤寂》是比較有特色的作品;監製又請來臺灣音樂人寫了一些抒情歌曲,其中袁懷仁再次操刀,為王菲寫了一首《過眼雲煙》,不過,此曲並未能像《執迷不悔》那樣大受歡迎。唱片內我最喜歡的歌曲是另一首抒情歌《當時的月亮》,此曲不但旋律優美,林夕的詞還填的特別有意思,其中的一句“能夠呼吸的就不能帶在身旁”我最有感覺。當然,林夕自稱他最滿意自己填詞的作品《開倒荼靡》之歌詞也是很有深度的,只是大家可能需要多一點聯想力,才能夠很徹底地明白歌詞的精髓。

2000《寓言》

《寓言》要分兩部分來聽,唱片內前五首歌堪稱王菲創作寓言五部曲,這部分由張亞東監製,是王菲重拾創作信心後的作品,如果你聽慣了《浮躁》和《唱遊》,你會很容易接受寓言五部曲,那是王菲音樂的昇華,不然,你可能會懷疑王菲是否有點兒走火入魔。 唱片的這一部分我的推薦曲是《香奈兒》,此曲雖然王菲,但卻有不少流行元素,我又特別喜歡這首歌的超低音鼓聲,經常用它來測試喇叭音響。至於唱片的後半部分則交給了香港的音樂創作班底,他們的責任就是加大這張唱片的市場吸引力,結果,C.Y.Kong為王菲寫了一首紅遍亞太地區的《笑忘書》,連帶這首歌的粵語版《給自己的情書》也不只在粵語地區流行起來。我個人比較喜歡《給自己的情書》,主要是因為歌詞,兩首歌曲都由林夕填詞,但《給》的歌詞比較堅強硬朗,我認為這才是我心目中的王菲。


2001《王菲》(光之翼)

這是第二張以王菲命名的唱片,菲迷們通常用《王菲01》來區別于《王菲97》,由於這張唱片在日本推出時以其中的單曲《光之翼》作主打,又有人稱之為《光之翼》。 這也是王菲在EMI的最後一張唱片,她希望作多方面嘗試,所以請來了亞洲各地很出色的音樂人為自己創作歌曲,其中梁翹柏更和王菲一起監製了整張唱片,首八張國語唱片的監製Alvin Leong升格為執行監製。我不太喜歡這張唱片,因為它有一點像炒雜燴,草草收場的感覺,而且唱片的搖滾元素過多,那不是很適合王菲。 另外,這張唱片一下子將張亞東剔除,又沒有香港音樂創作班底的護航,感覺上好像失去了什麼似的,更要命的是,連林夕的填詞也不怎麼樣,就拿其中的歌曲《打錯了》來說吧,我聽慣了林夕深奧優美的歌詞,真的不能接受他寫一首那麼通俗的作品給王菲,反而,我比較喜歡這首歌的粵語版《女皇的新衣》的歌詞,是由香港另一位很出名的填詞人袁偉民操刀,大家不妨比較一下。我更希望我們的女皇,在換過新裝及唱片公司後,能夠邁向另一個高峰(這是我當時的願望)。

2003《將愛》

王菲在二零零二年轉投新唱片公司新力,簽了一紙四張唱片的合約。 簽約後,王菲並沒有立即推出新唱片,而是讓樂迷等了一年多,到二零零三年的十一月,她才推出個人的第十張國語唱片《將愛》,很多菲迷在那一年都等的有點不耐煩,不斷打電話“騷擾”新力唱片,從今天看來,那兩年菲迷已經算是幸福了,最起碼,他們還可以等,還有一個希望,他們又怎會料到《將愛》可能是王菲最後一張發行的唱片。 無論如何,這是一張由王菲和張亞東共同監製的唱片,其風格柔合了兩人的音樂取向,唱片的意念很簡單,就是愛。 王菲的演繹比以前要成熟穩重,怎麼說她已經是一個三十多歲的女人了;可喜的是,她的自創作品不再予人抽離人煙的感覺,我們的音樂女皇也可以創作一些貼近群眾的音樂。 我的推介是王菲自己作曲並填詞的作品《不留》,歌詞大意是:她幾乎把所有的東西都給了別人,她情願什麼都不留下,再也沒有什麼牽掛。 如果這是王菲所追求的事,我祝福她心想事成,只要她快樂,我們菲迷也就快樂了。


其他作品

多年來,王菲曾唱過一些國語作品而並沒有收錄在她的個人唱片內,在這裏我就不做全部介紹了。王菲主唱過一些電影/電視劇主題曲,其中金庸小說《天龍八部》系列的劇目和她比較有緣分,她一九九四年收錄在《迷》內的作品《只有我自己》是電影《天龍八部之天山童姥》的主題曲,而在二零零四年,她又為電視劇《天龍八部》唱了一首片尾曲《寬恕》。除了國語和粵語歌曲外,王菲也推出過/唱過一些外語歌曲,她的第一首英語歌曲《Kisses in the Wind》收錄在《Coming Home》唱片內,在《十萬個為什麼》中收錄了一首我比較喜歡的英文歌曲《Do We Really Care》,其他比較受關注的要數到她在日本推出的兩張單曲,分別是一九九九年的英語歌《Eyes On Me》和二零零一年的日語歌《Separate Ways》。

王菲篤信密宗佛教,這應該是她有了小孩之後的事,又或者,當她創作《出路》時已經開始有這個想法。 王菲在二零零一年與索巴寧波車(Lama Thubten Zopo Rinpoche)合作,為慈善推出了一張密宗佛教唱片《Loving Kindness & Wisdom》,該唱片分為兩部分,分別是由索巴寧波車“主講”的Invocation to Twenty-One Taras 和第二部分,由王菲和索巴寧波車合作的《Invocation to Maitreya》,其中由張亞東作曲/Adrian Chan編曲的《彌勒佛咒》是一首非常值得尊敬和細心欣賞的作品。
王菲於2005年再婚,她下嫁了演員李亞鵬,並於婚後一年產下她第二名女嬰,李嫣。可惜,小孩患有先天性兔唇,王菲和李亞鵬堅強地面對了這個不幸,經過整形手術後,李嫣的情況漸入佳境。 2006年底,王菲和李亞鵬成立了《嫣然一笑》慈善基金(http://www.crcf.org.cn/),為患有這類病患的孩童湊款,王菲並為此基金主唱了一首主題曲《愛笑的天使》。(我希望這不是她最後發行的一首歌曲。